時代趨勢

這個世界是否過度建設?

一批起重機興建著大片嶄新的高樓大廈——這是社會繁榮進步的其中一個景象。與此相對,同樣的建築物空蕩蕩,就成為衰退的象徵。後者的景象愈來愈常見世界各地的城市。開發商為市場提供過剩的供應量,卻因工作模式的轉變,而導致需求減少。

哈維颶風 (Hurricane Harvey) 襲擊之前,休士頓正致力於解決辦公室閒置問題:近五分之一的辦公室閒置,面積達 4670 萬平方英呎,這是美國最高的辦公室閒置率。華盛頓特區的閒置率達到 25 年來的尖峰;在上海,中國最高的大樓正努力吸引租戶,因為公司希望能夠在長期經濟成長的減緩期間降低成本。

房地產顧問公司仲量聯行 (JLL) 在最近的「全球市場透視」(Global Market Perspective) 中指出,上半年辦公室租賃活動雖維持穩定,但是閒置率將在 2017 年底上升,尤其是美國和亞洲的閒置率。

房地產服務公司戴德梁行 (Cushman&Wakefield) 提出一個可能的原因,並提出問題:「世界是否過度建設?」

該公司表示:「世界各地正興起一股前所未有的辦公建築熱潮,現在起至 2019 年底之前完工的建築面積,已超過 7 億平方英尺。這相當於在未來三年內重建華盛頓特區、達拉斯、倫敦、新加坡和上海這五座城市的辦公室。」

考慮到許多公司正在思考如何更有效運用辦公場所,此發展似乎不大尋常。早在 2013 年,富比士 (Forbes) 即指出,保險公司 Aetna 因其 3.5 萬名以上的員工有 47% 的人使用靈活的工作空間,故出脫 270 萬平方英尺的辦公空間,藉此每年省下 7,800 萬美元的支出。

建築顧問公司 Aecom 指出:「在主要工作日內,平均有 40% 的工作空間在任何時候都是閒置的,但公司卻要為這些閒置空間付出成本。」

經濟學人 (The Economist) 的報導指出,沒有固定工作站的合作工作空間會「縮減給予員工的昂貴地產面積,但員工並不會因此覺得擁擠。」

彭博社專欄作家 Lionel Laurent 補充道,至少在倫敦,「科技業在首都的據點擴展,已經讓原本只要興建更多大樓這種較為簡單的業務,轉變成矽谷型的軍備競爭,追求最現代、最能激發靈感的工作空間殿堂(想想 Apple 在舊金山的飛船總部)。在此同時,現金短缺的銀行正在解雇員工,許多辦事處逐漸裁併。這兩種趨勢都導致辦公室閒置。」

房地產顧問公司第一太平戴維斯 (Savills) 今夏指出,「服務辦公空間的增長,正干擾傳統的商業房地產市場。」

因所有這些趨勢之故,商業房地產業界正面臨結構變化,行動工作者讓大量的傳統固定辦公空間過時而且效率不彰。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在一週內都會花些時間進行遠距工作,各種規模的企業都必須選擇是要為閒置的辦公空間付出成本,抑或要縮減永久辦公空間,轉而選擇更靈活的解決方案。

哈佛商業評論最近一篇〈The Gig Economy〉文章的作者 Diane Mulcahy 表示,維持傳統辦公室工作場所的直接成本相當高:一般美國公司每年為每位員工付出的辦公空間成本超過 12,000 美元。Mulcahy 續道:「很難找到辦公空間產生投資報酬的個案,要找到任何獲得出色報酬的公司更難。」

市場中的大部份成長並非來自傳統的辦公室空間仲介商,而是來自共享工作空間的供應商。商業房地產網站 Bisnow 指出,「進駐率上揚主要是由於業界興起的一股共享辦公空間風潮」。過去三年來,靈活辦公空間供應商在倫敦的租賃活動增加了 7% 以上,高於過去十年大部份時間的 1% 至 3%。巴黎、柏林等城市也出現快速成長。

仲量聯行表示:「實驗和採用新型態和格局的空間,以及在投資組合內出現分租、社區或合作空間的情況都有所增加。」

因此,正如戴德梁行所言:「從這個角度來說,或許這個世界根本並未過度建設。或許,這個世界最終會將閒置的辦公室空間升級,提供租戶真正想要的空間。」

不過,由於這種升級與工作人員使用辦公室的方式發生重大變化,因此對老舊的低品質辦公室帶來真正的威脅。這些辦公室並不符合工作世界的新需求,而他們必須生存下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