辦公室選擇背後的科學

時代趨勢

科學能解釋您與辦公室的愛恨關係

從辦公室隔間溫度到牆上的藝術品,您或許自認正如您是獨立的個體一樣,您也有著獨特的辦公室設計品味。然而,您其實多半受到了某些因素影響,只是沒有發現。伊坦.斯默曼(Etan Smallman)在本文中找出世代、性別、文化如何影響辦公室設計

 

說到辦公室空間,某位員工眼中的天堂可能是另一名員工的煉獄。開放式和極簡風格也可能容易讓人覺得冷冰冰,了無生氣。您覺得某處具有個人風格且舒適,但在隔壁桌同事眼裡,卻可能雜亂又讓人分心。

挑戰在於,一套設計很難適用所有人。從燈光座位到辦公桌格局和窗戶遠近,我們對辦公室的偏好,會受各種因素影響,從年齡性別到文化背景、人格類型、工作型態都是。

不論您的商業目標是激發創意,還是將生產力提升到最高,最佳化環境都可能是關鍵。畢竟,這一切可不只是關係到美學而已。無數研究都指出,設計良好的辦公室與員工投入程度、工作表現、創新都有關係(註 1)。舉例來說,先驅公司在職場上重視個人和團體辦公空間的機率,是其他公司的五倍(註 2)。

位於特拉維夫(Tel Aviv)的薩羅納(Sarona)雷格斯辦公空間提供適合個人辦公的共享辦公空間

 

性別落差

性別是影響辦公室設計偏好的一項因素。性別在小地方就有影響:溫度。《自然》(Nature)期刊一份 2015 年的研究(註 3)發現,適合女性的辦公室平均溫度比適合男性的高出攝氏 3 度。

這是因為女性新陳代謝率大幅低於男性。攝氏 22 度左右對男性較為舒適,但女性通常會覺得有點冷。《衛報》(The Guardian,註 4)解釋,問題在於辦公大樓的環境控制是基於 1960 年代訂下的舒適標準,也就是以 40 歲、體重 70 公斤的男性新陳代謝率為標準。

至於其他性別造成影響的偏好,研究顯示比起開放式辦公空間,女性可能會覺得密閉式隔間較為舒適。《性別工作與組織》(Gender, Work and Organization)刊載的研究指出,辦公室員工比較在意自身能見度,而且常常認為這點讓人不安,而非讓人自在。

任職於英國安格里亞魯斯金大學(Anglia Ruskin University)的研究第一作者艾莉森.赫爾斯(Alison Hirs)博士表示:「女性尤其對一直被人盯著這點感到焦慮,認為自己必須以特定方式穿著打扮。」(註 5)

更廣泛而言,美國研究(註 6)顯示,「環境認同暗示」可能會影響職場性別參與。

該研究其中一位作者莎普娜.雀兒言(Sapna Cheryan)解釋:「若是走進有基督教象徵裝飾的學校,可能會讓無特定信仰的學生不想入學。開車駛經開著單車店的市區,看見每兩輛汽車就有一輛上頭裝了雪板架,可能會讓自認不熱衷戶外運動者覺得這座城市不吸引人。走進放著震耳舞曲的商店,對年長消費者來說可能意味著自己不適合那裡。」

她補充道:「這些實體環境雖然讓某些人感覺格格不入,卻可能讓那些從環境認同暗示中獲得接納感的人覺得賓至如歸。這些環境可能與其中一種較主流的社會身分認同,像是性別和種族不相容。」

在辦公室環境裡,您或許會發現許多環境認同暗示,例如,會議室是不是都以知名男性命名?牆上藝術品是不是沒有女性?(註 7)

耶路撒冷的 Gati 雷格斯辦公空間

位於耶路撒冷的 Gati 雷格斯辦公空間在裝潢上維持中性

 

世代落差

那麼年齡呢?年齡對您辦公室設計的偏好有無影響?世代落差有證據支持,部分調查顯示年輕員工對不好的辦公室格局較為敏感,或者是比較不願意忍受不良格局。

益普索(Ipsos)去年的研究指出,18 到 34 歲的員工裡有 76% 的人表示,辦公室設計會影響他們對公司的看法,55 歲以上的員工則只有 39%(註 8)。此外,一份調查(註 9)指出,18 到 24 歲的人當中,有超過五分之一的人曾因為辦公室設計不良而離職。

年長員工也有不應忽視的偏好。根據估計,戰後嬰兒潮世代(1940 年代初至 1960 年代中期出生者)仍佔了勞動人口的四分之一,就業時間是前所未見的長,因此產生了辦公室內不斷增加的年齡落差。

「會議室品質」在年輕同事眼中是良好辦公室最不重要的因素,但是嬰兒潮世代的看法卻是幾乎相反(註 10)。戴文波特(Davenport)的一份研究(註 11)顯示,嬰兒潮世代偏好密閉式辦公室,尤其是處理需要集中精神完成的個人工作時;趨勢預測公司 Springwise 的研究(註 12)則顯示,創造、處理、儲存資訊相關的螢幕作業替代方案可讓嬰兒潮世代獲益。

工業設計公司 Knoll 的報告指出:「這些不斷改變的考量重點將大幅改變辦公室設計,不再只是支援作業功能和流程。未來的辦公空間需要提供風格一致且讓人投入的工作『體驗』,不論地點在哪裡,都要支援各種工作型態和流暢的作業流程。」

文化落差

各國對辦公空間格局和密度的看法也大不相同。舉例來說,中國都市員工習慣的工作空間大小,是歐洲和美國員工的三分之一(註 13)。

《哈佛商業評論》(Harvard Business Review,註 14)指出:「中國人對個人隱私的想法與西方人不同。中國員工最在意的是資訊管控:維護個人資料不外洩,迴避受到監控的感覺。員工能將背部靠在牆上的辦公室是眾人眼中的頂級辦公室。」

不同文化所要求的辦公室空間類型也可能不一樣。舉例來說,與美國相比,法國花較多時間在會議上。法國出生、現任教於耶魯和史丹佛大學的艾瑪.賽佩拉(Emma Seppälä)表示:「我發現在法國開會時間比較久,概念辯論也更多。」接受《商業內幕》(Business Insider,註 15)採訪時,她表示:「在美國開會都是:『你去做這個,你再去做這個……』」相比之下,她發現「法國人在想法上則非常重視,在得出結論前要先講述所有理論、概念、哲學。」因此,沒有合適會議空間的辦公室就不適合了。

西班牙 Zragoza 的 Torre Aragonia 雷格斯辦公空間

位於西班牙 Zragoza 的 Torre Aragonia 雷格斯辦公空間擁有適合團體作業和會議的半隱私空間

 

折衷解決方案

分析麾下員工的個別次類型很容易陷入膠著,但是《The Elemental Workplace》的作者尼爾.厄舍(Neil Usher)建議:「絕佳的工作空間設計在於平衡,偏頗的解決方案很少適用。針對特定人口組成或人格類型來設計本身就會受限。我們的辦公空間必須反映出多元包容,要做到這點就必須體現出選擇,以及必須要有做選擇的權限。最重要的訣竅:別相信網路上聳動的說法,要把心態調整得更有批判性。」

「這在世界各地,任何產業和任何預算都做得到。不依循此道的公司將會受到衝擊,影響個人和團體工作有無效率,以及員工是否留任。」

倫敦金斯頓大學(Kingston University)職場與商業心理學副教授喬安娜.亞克(Joanna Yarker)指出,雖然許多公司正轉為共用辦公桌的辦公方式,大部分員工欣賞的是「個人化」,不論他們的人口組成或人格類型為何。

她表示:「我們發現,人們喜歡個人化自己的空間,這麼做可以緩和一些職場上感受到的壓力。如果無法在自己桌上放東西,那麼可能是在自己電腦裡放屬於自己的螢幕保護程式。這麼做能讓自己對重視的事物產生連結。」

彌平差異

有時候真正需要的只是多一點心思。亞克表示:「舉例來說,如果是亞斯伯格症患者,在吵雜環境裡辦公就相當不容易。這下最重要的就是有一個安靜的工作空間。如果是腸躁症患者,那麼考慮辦公桌和洗手間的相對位置就非常重要了。」

據她解釋,滿足各種需求的答案不一定要用到更多空間,而是讓既有空間更有彈性。她補充道:「經理人若以身作則,四處移動並使用不同空間,別從早上 8 點到晚上 7 點都坐在辦公桌前,這樣可以給員工勇氣,照他們想要的方式使用空間。」

曼徹斯特大學商學院(Manchester Business School)組織心理學與健康教授加裏.庫珀爵士(Cary Cooper)解釋,員工投入也是關鍵。據他表示:「讓員工決定而不是上司規定。若是上司規定那是不會有用的。員工可能會想出上司根本想不到的點子。只要收集資料,就能彌平眾人需求的差異,這樣或許就能為公司不同部門的人設計空間了。」

 


伊坦.斯默曼是來自英國的記者

資料來源:

(註 1)https://www.forbes.com/sites/jacobmorgan/2015/12/03/how-the-physical-workspace-impacts-the-employee-experience/#726dc3fe779e

(註 2)https://www.gensler.com/research-insight/workplace-surveys/us/2016

(註 3)https://www.nature.com/articles/nclimate2741

(註 4)https://www.theguardian.com/money/shortcuts/2015/aug/04/new-cold-war-why-women-chilly-at-work-air-conditioning

(註 5)https://www.standard.co.uk/news/uk/women-feel-pressured-to-dress-up-in-open-plan-offices-a3828846.html

(註 6)http://sciencewithart.ijs.si/pdf/How%20stereotypical%20cues%20impact%20gender
%20participation%20in%20computer%20science.pdf

(註 7)https://www.thecrimson.com/article/2012/3/5/women-portraits-kennedy-school/

(註 8)https://www.prnewswire.com/news-releases/workplace-design-matters-when-it-comes-to-millennial-appeal-300545467.html

(註 9)https://www.independent.co.uk/news/business/news/uk-millennials-rejecting-employers-offices-workplace-design-architecture-a8270686.html

(註 10)https://www.knoll.com/document/1352940439350/WP_GenerationalDifferences.pdf

(註 11)https://www.emeraldinsight.com/doi/abs/10.1108/14630010810925136?fullSc=1&journalCode=jcre

(註 12)https://www.regus.com.tw/work-uk/how-the-over-65s-are-shaking-up-the-office/

(註 13)https://www.cbre.com/research-and-reports/apac-space-utilisation-the-next-frontier

(註 14)https://hbr.org/2014/10/balancing-we-and-me-the-best-collaborative-spaces-also-support-solitude

(註 15)http://uk.businessinsider.com/differences-between-french-american-work-culture-2017-7?r=US&IR=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