顯示樓層配置的辦公室建築電腦化剖面圖

時代趨勢

這是 2025 年辦公室的模樣嗎?

過去十年來,辦公室的型態開始轉變,從以往工作場所內的鬱悶隔間跳脫出來。然而 David Thame 表示這只是開始,未來十年將出現更劇烈的變化。

 

未來的辦公室看上去絕不會像是間辦公室。或許感覺會像間飯店,也許會像是藝廊,或是附帶花園的舒適餐廳。但敢打包票,就是不會長得像辦公室。

歐洲頂尖建築設計公司 MoreySmith 天馬行空的想法,讓某些讀者得出了以上結論。同時提供諮詢的 MoreySmith 和未來實驗室合作,推出了《未來職場報告》(Workplace Futures Report,註 1),一窺 2025 年辦公室可能的模樣。

報告指出了三大社會和人口統計學趨勢,意味著未來工作場所的模樣會比較像住家或飯店,而非今日的白領工廠。

首先是以數據為本位的趨勢。各種穿戴式裝置會記錄並分析人人的日常事務和生活模式,在此影響之下,工作場所會與個人科技整合,追蹤我們的情緒與工作效率。

與此同時,隨著職涯時間越加延長,工作場所會出現更多不同年齡層的人 – 從 20 多歲的新鮮人,到 30 和 40 多歲有家庭的父母,再到 60 和 70 歲的老將都有。各年齡層需要不同的空間。

最後的第三項趨勢,則是當今無所不在的螢幕科技。未來工作場所的設計會以過濾數位干擾為目標,以求提升工作效率,但也不能讓員工覺得自己的裝置被奪走了。

報告指出,綜合以上結果,就是辦公室「再也不會是死板冷漠建築物裡枯燥的辦公桌。」辦公室將成為各年齡層男女生活、工作、飲食、休息的跨世代中心。

報告也預測到,為了反應上述趨勢,現代的工作場所會有三大適應和演化的方式。第一是工作場所會變得更像是自成一格的生物,也就是「感知工作場所」。第二種方式所探討的辦公室,是氣氛和用途都類似於社區中心的空間,可稱為「友善工作空間」。第三個方式所想像的,則是為了二十多歲到七十多歲員工所設計的空間,即「全齡工作場所」。未來許多辦公室,甚至可說大多數辦公室都會綜合以上三者。如此結合而成的辦公室會改變人們的工作方式。

感知工作場所

會最快加入現在的日常工作場所的應該就是感知工作場所。辦公室以往是被動且不友善的所在,迫使員工自行適應環境,但未來的工作場所則正好相反。以後的辦公室會視使用者需求自我調整,在設計和建造時會加入數千個感測器,可以和員工的穿戴式裝置和智慧型手機互動。報告預測「將來的辦公室會變成量身打造的遊樂場,在每個員工周圍創造出屬於個人的空間。」

MoreySmith 指出,以後能夠和感知工作場所互動的應用程式會無所不在,不僅可取代門禁卡和通行證,還能提升員工滿意度。這點在阿姆斯特丹的德勤(Deloitte)Edge 大樓裡已經實現,這棟大樓運用應用程式來控制停車場、分配每日辦公桌、管控置物櫃使用權限,還可以用來點餐。德勤認為這種做法已讓曠職員工減少 60%,求職量增加了四倍,留才狀況更是大幅改善。

電腦繪製的辦公室設計圖

友善工作場所

MoreySmith 認為,待 2020 年代中期至末期,友善工作場所也會成為職涯裡固定的一部分。在友善工作場所中,公私空間會互相融合,成為愉快放鬆的所在,而不會再有現在辦公室那種戒備森嚴且只允許員工出入的氛圍。隨著工作場所走入共享經濟的時代,對外開放的餐廳、咖啡館、樓頂露臺、藝廊、髮廊、美甲店,甚至是飯店都會進入工作場之中。

新的辦公室設施會成為重點所在,能提供各式各樣的選擇,讓人暫時放下日常事務。在都柏林,總部分別位於加州和舊金山的軟體公司 Workday 以及 Dropbox 都引進了設備齊全的音樂休息室。Dropbox 的音樂休息室融合了錄音室和迷濛爵士俱樂部,這可不是平常辦公區裡找得到的(註 2)。

MoreySmith 的報告引述了心理學家柯博利(Michael Corballis)的說法,指出這類新型的工作場所能夠以提供合適消遣的方式來幫助員工。柯博利表示:「在適應複雜世界的過程中,人們需要逃離當下,考量可能的未來,反省過去犯的錯,以及瞭解他人的想法。」

全齡工作場所

隨著平均壽命增加,職涯也延長到 60、70 多歲,因此未來的工作場所裡會有不同世代的人進駐。

到 2020 年代後期,最後的嬰兒潮世代會與占大多數的千禧世代和身為數位原住民的 Z 世代共處一室。在這種混合式的工作場所中,會提供隔音空間給不耐年輕人吵吵鬧鬧的人使用,也會設立指導區讓前輩傳授知識給年輕人,反之亦然。

報告指出,倡議目的性強的多元育成空間會成為主流,用於協助眾人處理工作上不熟悉或遭逢困難之處(註 3)。

女性的需求在全齡工作場所中尤其重要,隨之改變了工作場所注重的焦點和採納的設施。新型辦公室在設計時會納入隔音托兒所、哺集乳設施、嬰兒車和學步車的停放空間,也會設置室內運動室和聚會空間。

選擇自己所屬的部落

雖然頂尖的室內設計師和空間規劃師都認同 MoreySmith 報告的發現,但許多人認為這份報告太過低估未來工作場所的一項重要環節:人類的部落思維。

Atul Bansal 是 Sheila Bird Group 的共同創辦人,也是打造出曼徹斯特辦公空間新風格的設計師,呈現出流暢簡明、色彩豐富又具刺激感的特質。他表示未來的工作場所可能很難界定。

Bansal 認為:「工作場所設計到頭來就是部落。大家都身處各種不同的部落,也希望感受到身邊圍繞著同一部落的族人,可能是我們的同事,或是屬於同個產業,甚至更大的人際網路。」

「正因如此,群體是辦公室的關鍵所在。需要將重點放在辦公空間內外的人,以及這兩群人是如何透過設施和設計來彼此交流。」

Bansal 表示麻煩在於無法輕易碰觸或感覺得到這一點:「部落的歸屬感稍縱即逝,不斷靈活變化,要捕捉到這種感覺就和抓蝴蝶一樣難。」

既然如此,所謂的部落工作場所,是否會是下一次大革新,大幅改變 2025 年以後的辦公室面貌?這個問題只有一個答案:請將工作場所的氛圍應用程式設定為「酷」並且拭目以待吧。

 


David Thame 筆耕商務地產題材 30 年,現在固定刊載於《地產公報》(Estates Gazette)、Manchester Evening News、ShD Logistics 等英國媒體及美國房地產網站 website bisnow.com

資料來源:

(註 1)http://www.worktechacademy.com/content/uploads/2018/02/The-Future-of-the-Workplace-Report-Morey-Smith-and-The-Future-Laboratory.pdf

(註 2)https://www.bisnow.com/dublin/news/office/funky-89352

(註 3)http://dsq-sds.org/article/view/6099/481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