傳統的世界地圖

時代趨勢

時至今日,工作地點仍如過去一般重要嗎?

採取游牧生活方式的未來主義者 – 班·哈默斯利,人正在世界某處的辦公室內,他表示:「有鑑於現在許多業務皆是在數位世界裡進行,工作的地點便顯得無關緊要。」

 

人類製造出機器後,一切變得更加輕鬆。您可以踹機器,機器有其分量 – 不容忽視的重量。製造產品、折彎金屬、雕塑木材、塑膠塑型,這種工作缺不了機器。然而,這些笨重的大型機器得佔用空間。所以您需要一間工廠、一塊地、地球上的一個角落,用以安置機器以事生產。您需要有塊方圓之地,有了扎根的所在,其他問題都將迎刃而解。

問題在於,機器在現今社會已經過時了。對很多人來說,工作主要是敲打鍵盤,而不是敲打金屬。因此是否有需要在特定場所工作,實在是個發人深省的問題。當然有些人會投資一把好椅子、買張升降桌、或是在桌上設置豪華的多螢幕環境,以茲證明塞不進公事包的物品還是有其益處,但這追求的是人體工學設計,而非重要的工業基礎設施。兩者可說是南轅北轍。

雲端作業

隨著完全以網路為基礎的知識型工作出現,導致對公司應有型態的所有預設概念都值得受到進一步懷疑。最顯而易見的是地點。公司需要實質的地址,因為銀行和政府要用來在資料庫內建檔,除此之外就再無其他理由。我不收信函:現在書信往來全都改為電子郵件。我不買賣實體商品,所以沒有庫存要交付,也沒有成品要出貨。就算我在直播節目上被穿著防風外套的政府官員突襲,而對方希望能搬出一箱箱涉及大宗國際詐騙的證據,那事情可就尷尬了,他們得乾等好一陣子,直到資料列印完畢。因為現場沒有檔案櫃,也沒有印表機可以用。

我所有的基礎設備不但全都數位化,連數位資料實際所在的位置都不容易確定。就以 Google 雲端為例,Google 提供電子郵件服務,但資料是由 Google 位在世界各地資料中心的機器共享。此外,資料會移動:在某個國家使用 Gmail 一段時間後,Google 的系統會將資料移至地理位置較近的資料中心,而且是自動執行,不須特別監管。如果問 Google 資料存放在哪部機器上,就像抬頭問老天風雨何處來一樣。答案是無所不在。

連接鑰匙的地球鑰匙圈

在數位世界中,隨時隨地都可以工作。

 

無遠弗屆

這挑起「企業本質」這個耐人尋味的問題。如果為了資料庫虛構地點,那麼地點真的重要嗎?對我來說一點也不重要,越來越多的創業家也不在乎。不瞞您說,我的公司成員有一位住在洛杉磯的英國人,好幾位在中國、紐西蘭、泰國工作的員工,還有兩位我不知道他們身在何方,但感覺是按新加坡時間在作息,但公司根本不在上述任何一個國家內。

我的公司於法,位於愛沙尼亞,這個波羅的海國家有世上最先進的數位基礎設施。愛沙尼亞政府的基礎設施完全網路化,使用的是高度加密的晶片身份證,並在過去幾年將身份證提供給全球各地的「E 居民」。只要擁有愛沙尼亞的身份證,無論身在世界的哪個角落,都能設立歐盟公司、在銀行開立公司帳戶、經營公司、繳納稅金。我曾造訪愛沙尼亞兩次,愛沙尼亞是個美好的地方,我很推薦,春天尤其宜人,但對於公司來說,實際的地點並非必要。

地點不設限

1990 年代晚期,數位革命來臨,關鍵字「dot-com」代表著「無遠弗屆」:基於共同興趣所生的社群團體的形成不分國籍和地點,因此會使國籍和地點變得無足輕重。

目前歷史已證明後者並不正確,但前者是真金不怕火煉。公司地點完全不會受限於實際工作者的所在地,反過來工作者也不會受限於工作用的工具。就算我接下來不小心將咖啡倒在筆電上,因為有雲端服務和雲端儲存,只要店家有開門,我馬上就能再買一台筆電,而且新的筆電執行起來會和我現在這台並無二致。因此我電腦的所在地點,成了相當抽象的問題,雖然此刻我感到筆電就擺在我的腿上。

所以儘管我仍需要一個地址,卻是基於不同的理由。有個要前往的地方,可以坐下來,與人見面交談,有杯咖啡,有網路頻寬,都有其重要性。電子郵件地址自不在話下,或許還是得有個電話號碼,以免 2018 年仍有怪咖想用電話聯絡,但永久的公司地址似乎是 20 世紀殘留下來最不必要的遺跡。既然沒有機器,為什麼非得說明機器設置的地點呢?

 


班·哈默斯利是英國網際網路技術專家、記者、作家、廣播員,現居英國倫敦